尺不热,脉滑,曰病风;脉涩,曰痹(原注:滑为阳盛,涩为血少)。古人用之入药,必取自死朽败者,防其得人生气,则复活也,活则以人之气血脂膜为粮,竭即及五脏六腑而死矣。
盖阳气下陷,不能生阴,故血枯而左脉细涩;脾胃亏损,不能生金,故气虚而右脉浮大。脾为真土,物所凭生,中黄太乙,为人巳命。
振者耸然动摇,由汗、吐、下后,气血大虚也,或以真武汤温之,或以人参养荣汤补之。昔茂先辩物,仅着洽闻,辅嗣谭玄,唯多妙绪,粤稽斯集,实兼有之。
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,其热发于腠理,时开时合,故往来寒热。从头项而至背膂,太阳循行之经也。
若汗下之后身无大热,脉沉微而昼臼烦躁者,阳虚也,宜附子干姜汤。 此以人迎为阳明胃脉,其曰胃气上注于肺,是胃为肺脉之根,肺为胃脉之干。
昆吾刀亦金也,而可以切玉。 脉当九分而浮,过者法曰太过,减者法曰不及,遂上鱼为溢,为外关内格,此阴乘之脉也。